大明王朝官僚系统僵化是怎么造成的?

  这个问题是挺复杂的,谈官僚系统的问题那就得先谈官僚的起源。官是行使管理职能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化生存的一种必须的活动,一群人必然会出现管理者进行协调统筹调度,制度法规,这是保证人类能社会化活动的必然要求。
  
  这个官要行驶管理职能就必然需要权力,可是这个权力它是什么东西?是那个官印本身吗?不是,如果是官印本身,那么多傀儡皇帝拿着大印怎么还会成为傀儡呢?是人本身吗,比如某个人就是权力,不是,如果是人本身那么多历史上被拉下神探的皇帝下场也是很惨呢,拿破伦、赵主父曾经都是站在权力巅峰的男人,但下场都无比的凄惨。
  
  那权力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共识,我们这一群人承认某一个人有才能、有道德,我们就把他推举为人群的领导者,他就有了权力,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存在的本身是为了维护人群的最大化利益,因此我们说,权力的根本不是自上下而的,正好相反,它是自下而上的。我们说某个人失了权,就是下边人不听他的话了,他拿什么都没用,他必然下台。
  
  权力就是凝聚多数人的精神力量,只要你的思想代表了最多数人的利益,你的行为是为了最多数人的利益,你就会获得权力,而这个过程并不需要一个加冕仪式。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就能理解了,当权者更容易对信息进行的管制。
  
  穿过历史的时空,我们看到历代开国君主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也是普通人又不是如来佛法力无边,也不是电影里的武林至尊一发功就咔咔爆炸,那他的权力来自哪呢?来自他把人民从水深火热的战乱中拯救出来;来自于他建立新朝打破了阶级垄断,推到重来的全新起点。简单点说,他所做的让每个活着的人得到了最大化的好处,他就权力无边了,没有人能对抗他。
  
  而官僚僵化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
  
  建国者的政治威望递减。建国者平定天下大乱,让人民安居乐业,这种人心的凝聚力无比之大,一代是用不完的,他的相近继承者会继续享受这种红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人民已经不是经历战乱的人了,都是生于和平年代的人了,对天下大乱的伤痛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另外台上的那位也不是当初的建国者了,这种政治红利自然递减。
  
  那么威望递减以后仍然要维持权力那就需要为人民办实事,也就是作人民的公仆,这样会得到人民的认可,也就是只要为人民服务,这种权力就能稳固。如果为自己服务那么这种权力就会不稳,原因很简单了,上边已经论述过权力的来源。
  
  那么又想为自己服务,又想稳定权力,这就需要蒙骗百姓,这就让那些历史上的御用文人派上用场了。
  
  有能力的聪明人无论是上级提拔,还是下级推选,一旦站上高位就不想下来,就想保持权力,但权力又是那么不稳定的一个东西,这时怎办呢?他们的办法是构建权力网络,垄断权力的传递关系,让权力始终在这个网络中运转,其中的办法有联姻、师徒、派系、老乡、亲属等等方式。
  
  自己成了权力网络中的一个核心节点,权力网络的所有边缘都是自己的亲信,这样,权力就稳定了,以核心权力为中心的多个权力关系网络相互交叉重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阶级,即官僚阶级。当官僚阶级形成以后,利用信息屏蔽、宣传手段、文人等等手段维持统治,这时权力的本质就发生了反转,由从下而上变成了从上而下,一切都是对上负责,而上则对官僚地主阶层负责。
  
  当阶层形成以后,当权力网络构建完成以后,有能力的人聪明也无法跨越阶级,了不起你就成了沈一石似的人物,人生奋斗的尽头不过是站在自己所属阶层的最顶端。当然,也有少数人通过科考成为了管理者,但这些经过科考的人,一是已经被文人阶层格式化了,二是人数太少,当了官马上就会被官僚阶层同化,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否则你就是被淘汰,无法在这个网络中生存。
  
  当官僚阶层形成以后,由于不再需要对下负责,所以对待百姓阶的盘剥层越来越狠,自要有事儿,第一个想法就是再苦一苦百姓吧。历史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行政伦理就是保证百姓不造反就行。
  
  当官僚阶层形成以后巨大的裙带关系才能保证官僚网络化,阶层中的一代又一代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历练就火箭似的蹿升,因为官僚网络需要用自己人来稳定权力,这些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官僚没有政治行政能力,因此经常会搞出群体事件,捅出篓子。他们出了问题第一件事就是控制信息传播,只要没人知道,这事就没发生,这是官僚僵化的思维定式,因为他要为自己的老板负责,自己出了问题不仅影响自己,更会影响自己的网络。
  
  这一个网络一个节点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官僚权力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网络中的人很容易达成共识,无论如何都要把盖子捂住。然而有些盖子捂得住,有些捂不住,最后小事变成大事,大事造成动荡。明朝的边境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但朝廷还是能连连收到捷报,这也是一种黑色幽默。(文/孤鸿泽)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置顶文章